对比维度 | 数字荧光溶氧仪 | 传统电化学溶氧仪(极谱法/原电池法) |
---|---|---|
测量原理 | 光学荧光猝灭(无电极反应) | 电化学反应(氧在电极表面还原/氧化) |
维护需求 | 无需电解液,仅需定期清洁荧光膜 | 需定期更换电解液、膜帽,易受污染堵塞 |
抗干扰能力 | 不受pH、电导率、流速影响 | 易受pH(<4或>10)、高盐度、重金属干扰 |
响应时间 | 快(通常30~60秒达到稳定) | 较慢(2~5分钟,依赖搅拌) |
长期稳定性 | 高(无电极极化损耗) | 低(电极老化导致漂移) |
适用场景 | 长期在线监测(如污水厂、河流) | 实验室或短期现场检测 |
误差来源 | 影响机制 | 控制方法 |
---|---|---|
温度影响 | 溶解氧在水中的饱和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(25℃时饱和度约8.24 mg/L,30℃时约7.6 mg/L),且荧光膜的荧光特性对温度敏感。 | 仪器内置温度传感器(PT100或热敏电阻),自动补偿温度变化(温度补偿系数通常为-0.2~ -0.5 mg/L/℃)。 |
气压变化 | 溶解氧分压与大气压相关(海拔越高,气压越低,水中DO饱和度越小)。 | 配备气压传感器(或手动输入当地气压值),补偿气压波动(每100 Pa变化导致DO偏差约0.02~0.03 mg/L)。 |
荧光膜老化 | 长期使用后荧光物质的活性下降(如钌络合物光漂白),导致荧光强度减弱,测量值偏低。 | 定期校准(建议每月用空气饱和水校准一次,每3~6个月用零氧(氮气)和标准DO溶液验证);避免强光直射探头。 |
气泡与杂质附着 | 探头表面附着气泡或悬浮颗粒(如泥沙、藻类)会遮挡荧光膜,干扰光路传输,导致信号不稳定。 | 安装时避免水流冲击产生气泡(如采用浸没式安装),定期用软布清洁探头;复杂水体中加装过滤网。 |
盐度干扰 | 水体盐度升高会降低氧的溶解度(如海水盐度35‰时,25℃饱和度约6.8 mg/L,低于淡水)。 | 仪器内置盐度补偿功能(输入盐度值后自动修正,补偿公式基于国际溶解氧标准模型)。 |
校准不规范 | 零氧校准(如未使用纯氮气)或饱和度校准(如空气未充分饱和)会导致基准值偏差。 | 严格按说明书校准:零氧用氮气吹扫(或无氧溶液),饱和度用25℃空气饱和水(或标准DO溶液)。 |